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样板工厂试产,协同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准备

2025-07-11 10:02 来源:网络 阅读量:8711   会员投稿

全球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正进入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向国际汽车OEM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新能源转型中,平衡差异化竞争与规模化效率。

对此,宝马集团决定在其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中突破性使用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这一战略方向的确立,也源于其与核心供应商的长期探讨和深度合作。在电池技术这一关键领域,得益于性能优势,大圆柱电池市场潜力正在显现,成为越来越多中高端车型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

宝马与亿纬锂能的合作可追溯至2017年底。2020年,在宝马针对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的内部研讨中,双方因看好圆柱电池在高性能与标准化上的优势,共同选定了大圆柱电池作为其下一代电动化平台的主攻方向。

随着合作的深化,宝马集团于2022年9月正式宣布亿纬锂能成为其“新世代”车型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为承接此项合作,亿纬锂能同年宣布,将为宝马在中国沈阳及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两座全新的大圆柱电池生产基地,以形成对其全球化布局的近距离配套。

在此背景下,双方的合作迎来了关键里程碑。2025年6月30日,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的“领航工程”正式进入试产阶段。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从技术协同坚实地迈向了产业共创的新高度。

在试产仪式现场,宝马中国副总裁甘伯睿(Joerg Ghanbari)的致辞,从战略高度和合作历程等多个维度,肯定了双方的伙伴关系。

首先,甘伯睿阐述了此次合作庆典的重大意义: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与各位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宝马、亿纬锂能以及充满活力的沈阳市之间的战略合作。这是一次根植于创新、互信以及可持续出行共同愿景的伟大协作。”

随后,他回顾了双方从初识到全球携手的非凡历程:

“2017年,宝马与亿纬锂能建立了初次联系。今天,我们不仅拥有了稳定的量产供应,亿纬锂能更是在我们华晨宝马工厂旁,建立了一座全新的电池工厂。作为亿纬锂能惠州总部的首批参观者之一,见证这一切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亿纬锂能不仅已成为宝马在中国强大而可靠的伙伴,如今更将这份合作延伸至欧洲,与我们在匈牙利并肩而行。”

他进而强调了这段伙伴关系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含金量:

“这个新篇章凸显了我们之间真正的伙伴关系,尤其是在今天我们面临着价格和销量激烈竞争的挑战时期。与中国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家在中国’战略的体现,而与亿纬锂能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的绝佳例证。”

立足于此,他描绘了双方技术共创的未来蓝图:

“我们正与双方的专家一起,聚焦于第六代‘新世代’车型的量产准备工作,致力于和亿纬锂能的高科技电芯一道,共同塑造未来,成为最成功、最具创新性的汽车制造商。我们共同开发的技术领先的电芯,具备最高的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和安全性,能让我们的客户尽享纯粹的驾驶乐趣。”

最后,他阐明了支撑这一宏大蓝图的合作基石与战略框架:

“亿纬锂能的创新能力、世界级的质量标准、高度的灵活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正是宝马选择与你们携手的原因。展望未来,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宝马始终致力于引领变革,并将亿纬锂能视为我们在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这条必行道路上的关键战略伙伴。致亿纬锂能的同仁们:让我们继续共同成长,树立更高的卓越标准!”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博士介绍了实现蓝图的具体路径,自2021年为宝马正式立项开发大圆柱电池以来,双方工程师克服了从A到D各个样品阶段的诸多困难,最终实现了如今的成果。而沈阳“领航工程”的试产将掀开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其核心任务,是率先验证并调试亿纬锂能自主研发的高速组装产线。该产线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目标是在沈阳将整线的工艺、品控与运营经验打磨至最优水平。这些成熟的经验,未来将被完整复刻至欧洲工厂。

“这将是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样板工程,”刘金成表示。

而事实上,由该技术体系支撑的产品已获得了市场的积极信号。

就在上月,宝马首款新世代量产车型BMW iX3在欧洲完成了首次动态体验,并获得了全球媒体和资深人士的一致好评。

iX3试驾的成功是宝马电动化蓝图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凸显了亿纬锂能“领航工程”试产的战略意义。要充分理解这一点,需要认识到宝马“新世代”计划的深度与广度。

“新世代”平台并非单一车型的迭代,而是宝马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技术架构变革。其核心是三大领域的创新:数字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一个重构的整车电气化平台——而大圆柱电池,正是支撑起整个电气化平台的基石。

宝马正通过清晰且激进的产品与销量路线图,加速这一宏大架构的落地。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计划于年内亮相,其国产版本iX3L也已在沈阳下线测试。

根据规划,宝马的目标是以此为起点,到2027年推出超过40款新世代车型,覆盖全部细分市场。如此大规模的体系切换和加速的电动化进程,对核心电池供应商在技术、产能和品控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

而亿纬锂能凭借其在大圆柱电池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成为了能够满足这些严苛要求的深度合作伙伴。

在沈阳项目试产前,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已在全球市场获得超过6万台车的装车验证,取得了卓著的运行记录。这些车辆单车最高累计行驶里程已超23万公里,且至今保持着零安全事故与零重大质量问题。

其中,约3万台长安启源车型搭载了其三元大圆柱电池,另外约3万台印度塔塔集团车型则配套了其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

这一市场表现证明了其在不同化学体系上的技术实力。同时,它也验证了亿纬锂能的一项重要判断: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在成本敏感型市场具备潜在优势。这个方向,也与宝马未来在全平台车型中推广大圆柱电池的战略不谋而合。

坚实的市场表现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制造实力。实现高效率与高良率的兼得,是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最核心的挑战。

作为亿纬锂能自研大圆柱先进产线,“领航工程”的效率提升十分显著:单线产能高达每分钟220支,制造工序从18道缩减至10道,生产周期也因此缩短至7天。

其持续迭代的数智化管控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系统能追溯超过2500条产品与过程数据,并累计设置了3800个质量管控点。正是这套强大的智能制造体系,构成了其在多个大圆柱电池基地实现97%综合良率的坚实基础。

从先发抢跑到深度协同,沈阳“领航工程”的试产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亿纬锂能已不仅是宝马的电池供应商,更是其全球电动化进程中深度融合的技术、制造与供应链伙伴。

而这一全球性的战略协同,正从中国沈阳延伸至欧洲腹地。

为配合宝马在欧洲的生产节奏,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已于今年获得当地建筑许可,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该工厂与宝马专为“新世代”车型打造的德布勒森基地仅相距30步,未来将实现高效的即时供应,最大化供应链效率。

双方的投产节奏也经过了精准协同。按照规划,宝马德布勒森工厂将于2025年底量产首款“新世代”车型。而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正好承接汽车产能爬坡和后续车型的导入需求,保障宝马在欧洲核心市场的电池供应安全。

从沈阳“领航工程”的试产,到匈牙利德布勒森的近距离配套,亿纬锂能与宝马的合作,已成为观察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的典型样本。

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确定趋势:一方面,以宝马为代表的欧洲传统汽车巨头,正通过全面升级本土工厂的电动化能力,创造出庞大且急迫的下一代电池需求;

另一方面,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中国核心供应商,凭借在技术、制造和全球化布局上的领先优势,正成为满足这一需求、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分工格局的关键力量。

一种更具韧性、更加深度的全球化产业协同新模式正在形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 年度家庭电动车!BYDATTO3首获比利时汽车大奖
    年度家庭电动车!BYDATTO3首获比利

    当地时间12月9日,比利时知名汽车杂志《VAB》宣布比亚迪ATTO3为“比利时2022年家庭电动车”,这也是比亚迪ATTO3进入欧洲市场仅两个月后首次获得欧洲汽车大奖。Byatto3获得比利时“年度家用电动汽车”奖。比利时第三大杂志《VAB...

  • “中国元素”闪耀世界杯卡塔尔亮起“奇瑞红”
    “中国元素”闪耀世界杯卡塔尔亮起“奇瑞红

    2022FIFA世界杯卡塔尔2022锦标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赛事内外的“中国元素”也成为世界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中国名片”,奇瑞集团旗下各品牌也以自己的方式在卡塔尔大放异彩,赢得了全球用户和车迷...

  • 一马当先东风1000km长续航固态电池有望2024年上半年量产
    一马当先东风1000km长续航固态电池有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销量连年增长,但安全性、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回收等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痛点。近年来,固态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之一,逐渐成为全球各大车企及相关产业链争夺的焦点。作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固态电池领域的车企,经过...

  • 连续六次携手世界杯北京现代用绿茵情结诠释进取和突破
    连续六次携手世界杯北京现代用绿茵情结诠释

    初冬如夏,2022年卡塔尔202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正在阿拉伯半岛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亚洲的球队昂首上阵,浴血奋战,现场有无数高光时刻:沙特击败梅西领衔的阿根廷,日本击败世界冠军西班牙、德国,韩国击败c罗领衔的葡萄牙...这些辉煌的成绩足以让...

  • 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或将是“下半场”竞争关键
    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或将是“下半

    目前汽车行业批发增速放缓,市场整体压力明显。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在9日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汽车产销略显疲软,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下滑趋势明显,整体表现不及预期。”不过,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依然亮眼。陈世华表示,“11月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