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电视剧《北上》编剧赵冬苓:在运河涛声里,打捞一代人的精神原乡
2025-03-09 08:29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381
运河的水淌过千年文明,也淌过赵冬苓的青春。这位71岁的金牌编剧,在热播电视剧《北上》的改编中完成了一次精神洄游。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赵冬苓,昨天接受了新民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首播收视率破3.9%,《北上》长镜头里流淌的烟火气和真实感让观众泪目。这部剧改编自徐则臣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没有执着于还原历史,而是用运河的涛声,叩击了每个漂泊者心中的乡愁。

剧中没有三分钟反转的刺激,却有运河般悠长的命运纠葛。这种“反潮流”的勇气,恰是赵冬苓对影视创作的坚定:在碎片化时代,仍有人愿为一条河流、一代人的记忆,写下四十集的诗。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赵冬苓,这两天也常常被问到微短剧和AI带来的冲击,她目光灼灼,这就好比小说,不会只有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才有读者,“人类靠故事活着,长剧不会消亡。”
溯流:也曾身处运河人家
改编《北上》,赵冬苓做的不是翻译,而是重塑。她保留了原著中大运河的文化血脉,将故事浇灌成更具体温的市井画卷:“我在运河边上走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想起了自己过去在那个小城市里很快乐的生活。”
赵冬苓在山东济宁长大——这个曾坐拥河道总督衙门的古城。她十五岁前的生活与运河的潮汐同频共振,“写《北上》时,我总觉得自己在逆流回溯。”
离家后,赵冬苓成了“没有故乡的人”,从未想过再回去,但因为《北上》,她和导演姚晓峰、原著作者徐则臣回到运河穿过的城市采风,近百位船民的口述史,都在剧本中化作人物命运。她在路上遇到了一位会说评话的老人,最终融入了剧中王学圻饰演的角色——周家的老爷子。王学圻在剧中既是叙述者,也成为运河文化的活态载体。
在济南生活的岁月渐渐覆盖了济宁小城的街巷,大城市的生存法则冲刷着熟人社会的温情,但正是这种割裂,让赵冬苓在《北上》中重构了熟人社会的人情之美——那些依河而生的运河人家,煤油灯下争吵又和解的夜晚,叹着气出门散心却发现同病相怜的花街少年们,是她对故土的一次精神还乡。
断锚:“翻译”式改编行不通
创作前期,赵冬苓不光读了《北上》,还读了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和花街系列故事,揣摩原著作者笔下的运河文化。徐则臣对运河的感情打动了赵冬苓,然而,《北上》是纯文学,影视化必须另辟蹊径。
小说《北上》以意大利兄弟的百年寻根为脉络,横跨漕运废止与大运河申遗的世纪沉浮。但赵冬苓坦言,完全遵从原著的改编是行不通的,在中国拍一个意大利人的故事不符合市场规律,市场需要当代叙事。她舍弃了原著的双线结构,将百年沧桑浓缩为开篇的两分钟,让镜头聚焦20世纪90年代至2014年的六户运河人家。
赵冬苓将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保留,又重新进行了人物设计,比如马思艺从原著中的老太太改为青涩少女,很多剧中人物的名字和原著相同或相近,却已经改头换面。新增的女主角夏凤华,也是赵冬苓写着写着,发现马思艺无法承担女主角的任务,从头再加进来的,只为让故事更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锚点。
面对“把原著女主改成女二号”的争议,赵冬苓澄清,不仅原著没有女主,白鹿也是在很后期才定下来的,所以不存在为了白鹿修改剧本。导演姚晓峰的大量二度创作也为剧本注入影像的呼吸。
六户人家、十余角色,每扇门后都藏着时代的褶皱:船老大谢天成等一批船民的意气风发,因陆运取代水运的大势而落幕。夏凤华(白鹿饰)、谢望和(欧豪饰)和一批幼时的玩伴经历着成长的阵痛,懵懂而又勇敢地感受时代的变革,沿河北上,到北京闯荡一番后,又回到家乡,夏凤华从事的也是物流行业,两代人形成奇妙的互文。
摆渡:群像唤醒集体记忆
不少观众在剧中认出了自己的青春:一个猛子扎进河里、骑二八大杠自行车、听周杰伦和李宇春的歌、课堂上总有一个假小子和捣蛋王……只是,船票会被时代浪潮打湿,磁带也没有了可以播放的机器,恰似一代人将青春典当给了城市化进程。
“平地起高楼”的创作背后,是编剧的野心与挣扎。“我也得检讨”,赵冬苓坦承,如此繁多的人物支线,对编剧是挑战,对观众也是挑战。而《北上》又不像家庭伦理剧,没有那么多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
赵冬苓的本意并不希望写一部靠强烈戏剧冲突取胜的剧,就是想扎扎实实地写出运河边朴素的生活。相濡以沫的温情,也可以对抗时代的湍流,她在《北上》中传递的是人在巨变中依然可以保有那抹人情味。
《北上》的开篇让人难以忘怀,少年们跃入运河的刹那,水花溅起的是一个时代的倒影。赵冬苓用笔尖作舟,载着观众穿越时光的雾气。当镜头掠过申遗成功后的焕新河道,相信观众可以读懂她的执念:运河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原乡。而那些关于离别与归来、传统与突围的故事,会在河水的低语中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
年度家庭电动车!BYDATTO3首获比利
当地时间12月9日,比利时知名汽车杂志《VAB》宣布比亚迪ATTO3为“比利时2022年家庭电动车”,这也是比亚迪ATTO3进入欧洲市场仅两个月后首次获得欧洲汽车大奖。Byatto3获得比利时“年度家用电动汽车”奖。比利时第三大杂志《VAB...
-
“中国元素”闪耀世界杯卡塔尔亮起“奇瑞红
2022FIFA世界杯卡塔尔2022锦标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赛事内外的“中国元素”也成为世界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中国名片”,奇瑞集团旗下各品牌也以自己的方式在卡塔尔大放异彩,赢得了全球用户和车迷...
-
一马当先东风1000km长续航固态电池有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销量连年增长,但安全性、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回收等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痛点。近年来,固态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之一,逐渐成为全球各大车企及相关产业链争夺的焦点。作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固态电池领域的车企,经过...
-
连续六次携手世界杯北京现代用绿茵情结诠释
初冬如夏,2022年卡塔尔202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正在阿拉伯半岛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亚洲的球队昂首上阵,浴血奋战,现场有无数高光时刻:沙特击败梅西领衔的阿根廷,日本击败世界冠军西班牙、德国,韩国击败c罗领衔的葡萄牙...这些辉煌的成绩足以让...
-
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或将是“下半
目前汽车行业批发增速放缓,市场整体压力明显。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在9日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汽车产销略显疲软,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下滑趋势明显,整体表现不及预期。”不过,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依然亮眼。陈世华表示,“11月份,中国...